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許多父母都會感到煩惱無窮,因為孩子大了,各種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這時,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么都聽父母的,有時甚至頂撞父母,做種種父母無法接受的事。使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經(jīng)常感到又氣又恨。
在這個階段來臨之前,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quán)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么,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因為時代在變化,孩子在成長,他們的叛逆始終是有根源的。而真正的關(guān)心、溝通、理解才則是找到問題的根源。
所以,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就需要我們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們的童心,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因為“強權(quán)”解決不了問題,更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
我們是朋友
我有一位學(xué)生的家長,在這方面堪稱楷模。她有一個19歲的女兒,母親和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朋友。
她告訴我,和女兒平時的溝通是平等的,有時候因意見分歧有所爭執(zhí),若事后想想是自己不對、錯誤地批評了女兒,便會主動向女兒承認(rèn)錯誤。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她從不會不經(jīng)思索地拒絕和評判。
即使是非?;闹嚨囊?,也會在慎重考慮之后,把它“當(dāng)做一回事”的給予響應(yīng)與討論,找出充分的理由,讓她明白自己的看法。
不僅如此,這位家長還在許多事情上都征求孩子的意見,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見很糟糕,也會認(rèn)真傾聽并與她討論。
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會用“我希望…”或“我建議…”,至少在形式上給她留下自主的空間,讓她有學(xué)習(xí)、思考、省悟的空間,而不是生硬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這位母親實際上是在施行一種前衛(wèi)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孩子,讓他們感受被尊重的感覺,除非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自動愿意充當(dāng)小孩。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表示永遠(yuǎn)的支持與肯定,特別是在孩子犯了嚴(yán)重錯誤之后,更是會給予改正的機會,對其改正的態(tài)度始終抱持著肯定與支持。
在我們對孩子的教導(dǎo)中,我們必須真正以一個人的態(tài)度來對待作為另一個人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了解我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