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職業(yè)教育之后才能體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教育而有很多問題,父母的教育歸根到底是父母的言行,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如果一個家庭是一個親情深厚、友誼和諧的家庭,父母關系融洽,愛自然流露,對上一代老人的待遇是孝順的,那么孩子們也會充滿愛和禮貌,相反,如果家庭關系緊張,老人粗魯,受過教育的孩子可能會忽視家庭關系,孩子們對所愛之人的漠不關心絕非與生俱來的,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言行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
自制力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卻是當前學生普遍性缺失的,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孩子的自制力成為許多家長急需解決的問題。那么到底該怎樣對孩子的自制力進行培養(yǎng)才能讓孩子變成一個能有效控制自己的人?1、保持冷靜當孩子不能自控時,家長一定要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tài),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和孩子爭吵,當家長自己被激怒時,對孩子的態(tài)度往往是消極的。2、從我做起注意力和自制力問題常常具有遺傳性。有些家長可以從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當年也有類似的問題,可能這些問題還繼續(xù)存在在家長的生活中。長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的能力、做事的有效性和持續(xù)性對孩子產生影響.“打鐵先得本身硬”,解決了自己的問題,才有利于解決孩子的問題。所以,和孩子一起改正一些注意力或者自控力問題,是兩全其美的辦法。3、區(qū)別“我不能’和“我不愿”“我不能”是孩子沒有自制力來有效控制自己的沖動和集中注意力,是一個生理問題。“我不愿”是由于孩子不想按照大人所要求的那樣去做。這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必須分別對待。4、制定計劃并實行監(jiān)督有注意力和自制力問題的孩子比一般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監(jiān)督和行為規(guī)范.為孩子設計一個具體的時間表。計劃一定要有持續(xù)性而不要輕易改變,家長要監(jiān)督孩子執(zhí)行計劃。5、明確指示當家長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情時,一定要簡潔、清楚.有力地說出“要做什么”,不要說“不要做什么”。不要反復重復要求,多次的重復只能證明要求對孩子無效.如果孩子堅持他的錯誤做法,家長就需要告訴孩子將失去一次他喜歡做某件事的機會。不要一次給孩子一個以上的指令,要把一項復雜的任務分解成幾個小部分,然后再分別進行指導.6、及時反饋有注意力和自控力問題的孩子很難為一個長期目標而努力,家長必須在孩子做出鼓勵行為或終止行為后立即給予反資一碟鋤或懲罰。7、教授技巧教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重復一遍要求.要讓孩子在著手某項活動之前,有意識地問自己:“這是最適合現(xiàn)在做的事情嗎?”“做這件事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努力做到三思而后行,用理性形成內在自制機制。8、做一個公正的父母要教好有注意力和自制力問題的孩子,對父母來說更具有挑戰(zhàn)性。甘公正”并不意味著對每個孩子同樣對待,更不是物質的攀比,而是每個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有注意力和自制力的孩子更需要家長對他們的“特殊”對待:他們需要一個溫暖的、支持性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要經(jīng)常提醒自己保持耐心和恒心,努力與孩子建立一種合作關系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自制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長在日常教育中隨時注意,用言傳身教來影響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