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家長要有一定的心理預期,知道孩子正處于青春期,不再像以前一樣什么都聽從父母的安排了,自己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要適時進行調整,才能避免和孩子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
那么父母要如何巧妙的避免青春期階段的親子沖突呢?
1、理解孩子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與孩子說話的態(tài)度,注重平等相待
青春期的孩子要發(fā)展自主性,他們已經(jīng)不僅僅滿足于被愛、被保護,更渴求得到尊重和理解。父母應該看到孩子的變化,要*、平等地和他們對話,凡事也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
2、要讓孩子感到*,可以自主安排和選擇
孩子面臨各種困難棘手事情的時候,需要自己去思考和解決。父母只是給他陪伴和建議,并且注意不要嘮叨。如果孩子覺得建議合理,孩子會對父母的建議進行思考。父母說一遍就足夠了,如果說好幾遍,就帶有一種強制傾向,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3、和孩子溝通時,盡量少帶情緒,不做評判,心平氣和地、正面地表達觀點
比如說,孩子不愿意做家務,父母不要總是抱怨。吃完飯可以給孩子分配一點家務活,告訴孩子,這樣媽媽就不會那么受累。而不是批評孩子不做家務,不知道體諒父母,等等。
4、做父母的需要“少說多聽”和“少說多做”
青春期的孩子善于發(fā)現(xiàn)父母說話中的漏洞,一點點表述上的漏洞,他們都會抓住不放,常常還覺得自己受了冤枉。當孩子主動跟父母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迫不及待的指導只會適得其反。一旦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想再溝通就不容易了。語言上的指導往往讓孩子反感,但是行動上為孩子做一些事情卻往往是一種更好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