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用的學習方法
1、科學預習
先將教材粗讀一遍,領會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復細讀。細讀時,可用彩筆在課本上初步勾劃出重點、難點、疑難問題。預習時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及有關參考材料,進行積極的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弄清舊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新內(nèi)容中的每一個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體會和感受,也可適當?shù)刈鼽c批注。
2、有間隔地安排檢索練習
“有間隔”意味著要不止一次地學習、復習,不過兩次練習中間要隔開一段時間。具體間隔時常多久取決于知識點的難度、孩子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資料本身,因人而異家長需要不斷嘗試和調(diào)整。
3、歸納學習法
所謂歸納學習法是通過歸納思維,形成對知識的特點、中心、性質(zhì)的識記、理解與運用。當然,作為一種學習方法來說,歸納學習法崇尚歸納思維,但它不等同于歸納思維本身,同時它還要以分析為前提。
可見,歸納學習法指的是要善于去歸納事物的特點、性質(zhì),把握句子、段落的精神實質(zhì),同時,以歸納為基礎,搜索相同、相近、相反的知識,把它們放在一起進行識記與理解。其優(yōu)點就在于能起到更快地記憶、理解作用。
4、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
學習時間要合理安排,早中晚都要做細致的劃分。早讀是記誦的黃金時間,一般30-50分鐘不等。建議安排二至三項誦記內(nèi)容,并對時間進行大致分割。比如今天讀語文,遵循“語言學科天天見”的原則,可以在早自習時間中安排10——15分鐘讀讀外語,反之亦然。
5、掌握知識的內(nèi)在邏輯
不是說不要在課堂上做筆記,而是要用自己最熟悉的知識做筆記。筆記是一種學習工具和習慣。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能夠記錄知識、思考、記憶和理解這五個階段以及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當同學們在課堂上遇到有困難的問題時(特別是有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思考。